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協同發展驅動產業躍遷來源:光明網 日期:[2025-08-26]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效助力了各行各業的產業發展,加速了各領域創新發展進程。新質生產力是相對于傳統生產力而言,它是基于運用新型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與高素質人才以及現代化金融、信息數據等深度融合所催生出來的新興產業、新技術和新業態。因此,通過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的相互驅動,成為推動我國科技創新以及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數字技術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動力引擎。當前,數字技術引導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并伴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不斷迭代,且深入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數字技術的發展正以史無前例的方式塑造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結構,帶來了新的生產力的發展,成為推進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要素之一,且數字技術自身也具有強大的生產力,可有效助力其他領域的快速發展,重組生產管理體系,重構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讓各個產業都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新質生產力不斷拓寬數字技術的應用維度。新質生產力是依托于新型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而出現的新興產業、新技術和新業態,與數字技術領域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通過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可以有效地推動生產要素的升級換代,尤其是促進各生產要素在科技領域的重新組合。比如,通過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代表性的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不僅促進了數字技術對于全行業領域的覆蓋、產業鏈的流程貫穿等,有效推動了數字化技術的深刻變革,使數字資源要素能夠更快流動,進一步促進了數字科技成果的市場化速度,鼓勵企業根據實用需求開展創設,鼓勵高等學校及科研院所開展相關研究和實驗,打通了理論研究、實踐應用以及工業生產之間的創新路徑,確保數字科技創新產品能夠更快地應用到市場。
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的協同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戰略支點。隨著我國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顯著提升了我國的工業數字化進程,并有效助力了我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一方面,通過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的協同發展,可以進一步延伸我國各產業價值鏈,促進我國數字科技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助力行業商業價值模式重構以及智能制造體系的建設等,形成新技術應用和新服務業態等。另一方面,通過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的協同發展,可以有效地支撐新質生產力的數字生態環境,進一步打破了地理空間的約束,通過數字化引導傳統產業升級,進而不斷助力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為了有效促進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協同發展,要加強關鍵核心數字技術的研發工作。一方面,要加強數字技術領域的基礎性研究,重視源頭創新,妥善處理科技創新的自主性與開放性,做好相關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技術標準化建設等,為我國數字技術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同時,對一些領域如芯片、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下一代互聯網通信技術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技術創新攻堅戰,盡快推動和解決“卡脖子技術”的研發工作,構建強大的核心技術優勢,為我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數據要素潛能,夯實生產要素。數據可以成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有效載體,可以帶來生產效率的提升、產業鏈條的有序運用等,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元素。因此,在新質生產力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數據資源共享體系建設,實現政府、企業、社會三大數據的融合共享。要加強數據技術研究開發工作,不斷提升其實際應用和實踐效果,扎實推進建設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進程,更好地實現數據要素的價值。同時,要推動數據要素與其他生產要素的深度融合,大力促進數據要素與經濟實體融合進程,不斷提升數據要素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效能。
為了有效促進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協同發展,要加快各種數字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效力。一方面,要通過數字技術的輻射效應和溢出效應,大力實施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數字技術團隊,并通過數字技術創新及應用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要把握科技創新以及國家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機,著力依靠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的高關聯度和強大引領作用,促進數字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加快工業互聯網智造技術建設,進一步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不斷優化市場供給需求匹配機制和資源配置效率,逐漸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數字技術環境,建立起智能化的基礎設施體系,進而帶動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為了有效促進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協同發展,要加強工業互聯網建設。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為了有效地激發生產經營實體的活力,要充分運用數字科技打通供需兩端,使企業的生產由大規模的標準化產品轉向定制化或個性定制產品生產,更好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滿足客戶需求的多樣化需求,有效促進供給與需求的動態平衡。因此,要快速促進數字科技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推廣工業互聯網的建設,推動制造業尤其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從而增強工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同時,要通過數實融合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緊抓制造業重點領域,深度挖掘數字科技創新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增強制造業競爭力,快速實現新老動力銜接與轉換。要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重點行業的龍頭企業、重點園區和重點企業數字化改造,優化資源配置機制、產業發展合作機制與產出創造機制,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實現傳統產業向產業鏈高端化躍升。
為了有效促進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協同發展,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充分將先進的數字化思想及數字技術融入實體經濟的發展中去,不斷提升實體經濟的全流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應用水平,加強數字技術在不同領域的交叉應用,發揮好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倍增效應,促進經濟朝著專業、高端、精尖、高效的方面發展。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業和制造型服務的融合,努力探索應用“數字+服務+制造”方法,通過如AI、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把制造業與服務業連接在一起,利用物聯網、車聯網、云平臺等“互聯網+”平臺,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提升產業鏈條上下游協同能力。
為了有效促進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協同發展,要加快培育新型高素質數智化人才。為了適應國家的技術戰略需求,促進我國數字技術以及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不斷優化人才結構,合理平衡人才發展戰略,重視數字技術領域高級技術人才、創新團隊的培養。一方面,要深化高校人才教育機制建設,為我們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力量,通過嘗試性地創設更為切合產學研發展的育人體制,使教育和人才培訓過程與工業生產的流程、產業創新流程有效融合,促進培育出具有更高技能和適用性的數字化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要運用數字科技思維進一步拓展人才鍛煉渠道,通過不斷豐富數字技術培訓平臺等,包括沉浸式實驗室、綜合性的研發平臺等,搭建高效的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協同發展的運行機制,更好地促進實用型人才的培養。
隨著我國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有效融合,推動著社會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和高效匹配,塑造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各領域的產業升級,要緊緊圍繞數字技術與新質生產力有效融合發展這一主攻方向,加強關鍵核心數字技術的研發工作,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以及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等,助力加快數字技術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深度融合,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作者:孫崇元 嘉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