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有“數”人社服務“蘇”華章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日期:[2022-08-26]
紫金山巍峨雄踞,揚子江奔騰入海。在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上,大美江蘇翩然起舞,踔厲奮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江蘇考察,擘畫“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宏偉藍圖。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一茬接著一茬干。江蘇聚焦民生工作,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創新引領作用和信息融合的綜合服務優勢,促進業務經辦一體化,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提升人社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信息化賦能,治理有“數”。十年來,群眾享受著日益高效、便捷、優質的人社服務,人社事業邁入更加科學、精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鋪路搭臺信息化驅動經辦一體化
“我和窗口工作人員打了20多年交道,從過去的手工記錄到后來的電子化辦公,再到‘不見面’審批服務和現在的綜合柜員制服務,真是越來越便捷,越來越省心!”談起人社窗口辦事流程的變化,江蘇省運河航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尹希棟連連感嘆。
在江蘇各地,“一網通辦、全省同辦、就近可辦、異地能辦”的服務新格局打破了傳統經辦模式下的堵點、痛點和難點,獲到辦事群眾的廣泛稱贊。
“人社服務提效能,信息化建設是重要支撐。”江蘇省人社廳副廳長梅仕城表示,近年來,全省人社系統始終將落實國家和人社部各項信息化工作部署放在重要位置,提前完成“金保”一期到二期的各項任務,高標準做好社會保險核2、核3應用工作,積極推進“智慧人社”和“互聯網+人社”建設,打響了社會保障“一卡通”、“12333”咨詢服務“一號通”、人社門戶網站“一網通”三大品牌,實現了各類人群、各項業務、各級地域的全覆蓋。
2019年,江蘇全面啟動省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建設。“全系統克服時間緊、業務多、任務重等困難,高標準規劃統籌,省市共建共享共發展。僅用2年4個月就圓滿完成人社部門4大業務板塊統一軟件的試點任務,平臺順利上線并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改革和對接工作。”江蘇省人社廳信息中心五級職員李云飛介紹。
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真正實現數據大集成。江蘇省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共開發4588個功能模塊,其中就業創業1172個、社會保險1626個、人才人事580個、勞動關系1210個。2021年10月,平臺已在全省13個設區市、95個縣(市、區)全部切換上線,實現了五級人社縱向貫通,業務板塊橫向聯動,377個服務事項、284個網辦事項、116個查詢事項全程在線。
率先使用新技術架構、創新統一技術業務標準、順利實現全業務上云、全面打造全業務一體化數據指標體系、全新構建“零信任”安全架構……建設過程中還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今年7月,在中國信息協會主辦的2022數字政府論壇上,“江蘇省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項目”榮獲“2022數字政府創新成果與實踐案例”。
“依托新平臺,全面實現了全業務“網上辦”、多渠道“暢通辦”、全流程“在線辦”、跨層級“協同辦”、跨業務“打包辦”。”李云飛介紹,平臺上線至今,人社網辦大廳注冊用戶數量已達2037萬,辦件量達5794萬件,查詢量達8.06億次。
創新融合數字化拓展服務新場景
從系統不統一、數據不集中、業務審批難向群眾就近辦、異地辦、全省辦轉變;從標準不統一、流程不規范、跨地區業務辦理難向群眾提供的材料、表單、信息項越來越少,服務越來越便捷轉變;從數據不共享、交換不及時、跨部門業務辦理難向“一件事”便捷辦、“掌上辦”快速辦、“主動推”無感辦轉變,網辦率不斷提升,經辦大廳人員不斷減少。十年來,信息化建設成為江蘇人社事業發展的重要“助跑器”。
立足新起點,展現新作為。今年上半年,江蘇出臺人社系統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深入推進數字治理和深度挖掘,將AI感知、5G傳輸、人臉識別和云計算等最新技術成果,創新運用到群眾最需要的服務體驗中,同時通過群眾體驗不斷優化完善新技術服務能力和應用場景,真正實現運用新技術手段賦能人社服務。
錨定目標,靶向發力。圍繞科學決策,建設了“就業運行監測分析”,推進與職業技能培訓、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等應用場景融合;圍繞風險防控,推進與住建、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門的數據共享,建設“欠薪智監測”和“社保慧監管”等應用;圍繞優化服務,建設“就業云平臺”“人才云平臺”等服務品牌。
“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對穩就業發揮了更精準、更高效的作用!”江蘇省職業介紹中心主任夏文哲說。
受疫情影響,今年5月蘇州院校學生在異地無法升級和激活社保卡,導致求職創業補貼申領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依托省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和全國大數據比對分析,學校、人社部門全程線上審核,實現困難學生求職創業補貼直發社保卡。
通過“就業云平臺”,今年江蘇統籌現場招聘、網絡招聘、直播招聘,整合求職者、單位崗位信息,促進就業供需匹配。成功舉辦江蘇省民營企業云聘直播大會,全省40場直播招聘同步上線,超千家民營企業現場提供約1萬個高質量就業崗位。
“有了‘欠薪智監測’,現在可以對欠薪風險早預防、早介入、早化解,采取分級預警、分類處置的應對之策。”江蘇省勞動保障監察局局長張智靈表示。數字化提升了監察執法維權效能,健全了調解仲裁多元處理機制,推進了和諧勞動關系構建。
據統計,平臺上線以來,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日常巡查用人單位11.8萬家,書面審查用人單位60萬家,勞動人事爭議仲裁5.2萬件,調解辦件2.8萬件,今年“互聯網+調解仲裁”線上開庭224場次。
數智賦能優質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
十年來,打破數據壁壘建系統、攻克技術難關搭平臺、挖掘數字潛力拓應用,江蘇人社厚植信息化建設的沃土,在數智賦能下,綻放出服務效能提升、群眾滿意度提升、決策科學性提升的幸福民生之花。
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無錫市民張先生因其單位職工發生工傷事故,前往市社保中心窗口辦理工傷待遇申請,同時申領工傷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僅10分鐘就完成了申辦工作。“以前受理類似申請需30分鐘左右。現在,申請僅需一次,群眾等候時間大大減少。”無錫市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
“前些年補辦社保卡要花好多天,這一次來補辦,工作人員帶我到‘敬老專窗’前,用相機為我現場拍照,兩三分鐘就拿到了新的社保卡。”淮安市民陳大爺高興地說,“帶著社保卡,出門更放心。”
小小社保卡,濃濃服務情。目前,江蘇社保卡累計持卡人數達9335萬人,電子社保卡簽發人數達3985萬人。相比于過去的單一功能,如今人社領域已全面實現憑證用卡、繳費憑卡、結算持卡和待遇進卡,社保卡還在智慧城市、金融服務等方面發揮多元功能。
江蘇省人社廳信息中心副主任任鵬介紹:“第三代社保卡能在全省交通出行、234家4A級以上重點旅游景區、105家市級以上公共文化場館實現‘一卡通用’,在全國318個城市實現交通互刷出行。”
提質人社服務、滿足民生需求的同時,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也為人社治理創新與科學決策提供助力。
無錫依托“數字人社”建立起“人在干、數在轉、云在算”的工作模式,通過大數據比對,實現補貼無需申請,政策符合即可享受,資金直接撥付到賬,讓優惠政策應享盡享。同時,創新建設就業失業監測和預警系統,成為研判就業形勢的“千里眼、順風耳”。
泰州人社積極歸集本系統和外單位數據,建成大數據平臺,現回流622張數據表,近13億數據量;獲取外部數據50多種,今年上半年獲取及使用外部職能單位數據1350萬條。以待遇資格認證數據比對工作為例,目前企業養老保險退休人員領取待遇數據比對認證率達93.36%。
“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理念逐步在江蘇人社系統形成,并落實在具體工作中。
勇立信息化建設潮頭,打造智慧人社新引擎。梅仕城表示,江蘇省未來還將加快推進人社數字化轉型,持續開發數字化應用場景,深入進行數據治理,充分釋放、激活數據要素價值和潛能,提升決策科學化、治理精準化、服務高效化水平,全面支撐高質量民生服務保障。(楊勤 李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