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始人黎萬強:互聯網新物種的四要素來源:搜狐科技 日期:[2019-01-15]
一般來說,我們所說的新物種就是新出現的東西。今天,被互聯網催生出來的東西可謂是各種各樣、層出不窮。但是,這些東西是不是都能叫“新物種”呢?沒那么簡單。小米創始人黎萬強就用“米家”的產品做例子,為我們介紹了互聯網新物種的四要素。這四要素都是什么呢?
第一個要素:新物種必須是獨立的生命體,并創造了一定的新價值。可以是一種新內容、新功能或者新的連接方式。比如,米家的很多產品,像攝像頭、燈泡、路由器、電視盒子等等。這些產品的連接中心是手機,以手機為中心,形成一個個獨立的生命體,所以能成為一個新物種。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這些東西加一塊就說是獨立生命體、是新物種呢?的確,如果僅僅是簡單的物理疊加,肯定不能成為新物種。米家這些產品之所以能構成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成為一個新物種,關鍵在于,它們帶來了一種新的消費價值觀。米家的產品都圍繞著一個關鍵詞來打造,即智能化,它的目標就是減少人的參與,增加智能技術。
比如,將電飯煲聯網之后,你就可以安心地出門遛狗,等飯做好了,電飯煲會自動推送短信喊你回家吃飯。再比如空氣凈化器,你可以在回家之前先通過手機APP查看屋里的PM值。當發現廚房因為做菜忘關窗戶而導致PM值升高時,你就可以提前把空氣凈化器開到最高,到了家就能享受清新空氣。在這里,無論是電飯煲還是空氣凈化器,它們都能形成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同時又能帶來一種新的消費價值觀,所以它們是全新的。而像臉萌,因為自身不具備系統化能力,不是獨立的生命體,所以它就不能成為新物種。
第二個要素:新物種本身要自帶流量,需要后期投入大量廣告招攬流量的,都不能叫互聯網新物種。怎么做才能讓一個新產品自帶流量呢?那就是切入用戶的痛點,當你找到了用戶的痛點,就能產生流量,當你為用戶解決了痛點,也能產生流量。
比如,米家的產品就通過性價比來切中用戶痛點。這里所講的性價比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品本身的設計好、體驗好,能夠吸引用戶;二是產品的價格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物美價廉。像紅米手機,在產品設計上,對標的是2000多塊錢的手機,但價格只賣1000多。用戶一看,我花1000塊錢就能享受到2000塊錢的品質和體驗,那我肯定覺得沒必要再多掏這1000塊錢啊。這樣一來流量不就跟著來了嘛。
第三個要素:新物種一定是可持續的。新物種為用戶提供的不是一天、一個月或者一年的需要,而是要成為用戶生活中的必需品。這也就是所謂的可持續化。拿O2O來說吧,在O2O剛出來的時候,大家覺得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用這種方式,比如O2O洗車,O2O美甲,O2O洗衣,等等。現實情況呢?O2O洗車根本不實用,因為那些關注時間成本的人,會同時關注品質,他們很難相信上門洗車能把車洗干凈。而不關心時間成本的人,就會把關注點轉移到成本上,但O2O這種形式本身就很難做到低價,除非一直倒貼,這樣就不可能做到可持續化,因為它本身就是不能規模復制、不可持續化的。相比之下,O2O美甲就好多了,因為你在家美甲和在店美甲得到的服務品質都差不多,但上門美甲能為你提供更便捷的服務,這就是它的獨特價值,也是它可持續的一面。
第四個要素:新物種是系統化的。這一要素可以說是上述三個要素的總結,因為只有做成可持續、自帶流量的生命體,才能讓它們自成系統。比如,米家最大的創新就在于它開創了萬物互聯,包括IOT,互聯網計劃。像小米手機的智能家庭客戶端,它可以對米家所有的產品進行統一管理和協同,是所有產品的控制中心,比如,插座、攝像頭、電燈、小米電視、電飯煲、空氣凈化器等等,它們都能在聯網之后,接受手機里智能家庭客戶端的控制,這就是一個系統、一個生態圈。
互聯網時代,新物種絕對不再是單純的新鮮事物,只有滿足上述四要素才能成為新物種,而創造出一個新物種,是你的產品能在互聯網江湖殺出重圍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