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河西走廊纪录片全集,污网在线看,开放关系,一区二区三区入口,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粉嫩

您好,歡迎訪問中保天和!

今天:2025年09月08日

咨詢熱線:010 - 84264757

首頁
專項服務
解決方案
新聞中心
政策規范
專家視角

我司通過各種資源,力邀行業內的權威專家對時代熱點和相關政策法規進行解讀,站在信息行業的制高點,描繪行業的宏偉藍圖,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以專家的視角,用事實說話,力求前瞻性和權威性,為企業和個人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于我們

首頁 >新聞中心 >電子政務資訊

0

上?!皢我淮翱凇保盒畔⒐蚕淼贡聘母?/b>來源:     日期:[2016-12-21]

■上?!皢我淮翱凇蹦壳坝芯糯蟀鍓K,貫穿著同樣的理念:一次申報、一次查驗、沒問題的話一次放行?!叭齻€一次”的背后是信息共享

■過去,電子政務主要是以政府為中心、以部門為邊界,形成“信息孤島”。只有信息化應用,才能讓“放管服”落地,對政府改革形成倒逼

■“單一窗口”3.0版有望今年年內推出,其能支撐的業務將向貿易服務延伸。更多港務、航務、堆場、稅收、金融機構和企業將被納入“窗口”

在國際貿易領域,上海擁有兩個“世界之最”:一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這幾乎眾人皆知;另一個卻低調許多———世界上業務量最大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在這個“窗口”,原本歸于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等幾十個政府部門,包含數不清審批和服務職能的繁復體系,被神奇地在網上合眾為一,從而以高效的協同、簡潔的邏輯服務了十多萬家企業。因為通關效率大幅提高,每年能省下幾十億元。

“單一窗口”的探索,其意義不僅限于貿易領域,也為政府職能轉變找到了一個入口。大數據、云計算等正在推動、倒逼政府的“放管服”(即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正如北京大學教授、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所說,信息技術可以推動體制創新,并對深化改革起到“扳道岔”的作用。

非一般的整合,帶來飛一般速度

開箱查驗,平均從2天減少到1天,提速50%;

船舶申報,平均從2天減到2小時,提速96%;

貨物申報,平均從1天壓到半小時,提速98%;

船舶離港,平均從1天變為以秒計,提速99.9%。

這組來自上海市口岸服務辦公室的數據,描述了“單一窗口”上線前后的變化?,F在,上??诎镀骄逻M出商船3000多艘次,吞吐貨物3000多萬噸,95%的國際貨物貿易和100%的船舶申報都經由“單一窗口”完成,受益面和認可度可想而知。目前,上海“單一窗口”經驗已經在十多個省市口岸復制。

高效從哪里來?它來自對不必要重復勞動的壓縮?!皢我淮翱凇边\行前,企業為走通進出口環節,要分別向各監管部門填報材料。由于部門間存在業務重疊,許多材料從內容到格式幾乎一樣;不少核查事項近似,但因為部門間缺乏協同,非得企業一次次開箱接受查驗。此外,原先相關監管部門間的監管銜接主要是“串聯式”的,前道未完成,后道只能等,一個堵點會阻塞整條路……

要提高通關效率,必須靠新意識、新手段,打破“制度天花板”。據市口岸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目前有九大板塊,貫穿著同樣的理念:一次申報、一次查驗、沒問題的話一次放行。

實現“三個一次”,源于跨部門協同。目前,上?!皢我淮翱凇币鸭{入政府部門22個。整個推進階段,也就是相關部門花大力氣梳理重復流程、合并同類項的過程。以船舶申報為例,原先總共2000個申報項,最終只剩下400多個。

僅靠在填表上做“減法”還不足以帶來高效。“單一窗口”更重要的變革是部門與部門間的業務重塑———重復交的材料往往指向重疊的監管,為歸并那些不該保留的流程,上?!皢我淮翱凇碧岢觥叭ァ痹瓌t,也就是在不同監管部門之間力爭做到“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大道至簡。在完成復雜的業務重塑后,最終在互聯網平臺上,一個唯一對外的窗口門戶出現;透過它,除少部分必須遞交紙質版文件的認證環節,幾乎能辦理國際貿易所有核心業務。

完整參與了整個“單一窗口”建設的上海元初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郁雄偉說,在享受“單一窗口”的便捷時,外人很難意識到,“窗口”背后的“大廳”里曾發生過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反過來,劇烈的內部整合,本就無須企業過分關注,因為“單一窗口”想要給的就一個簡單的結果。

“信息孤島”消失,職能轉變落地

“單一窗口”是一項國際通行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國際上已有近20年經驗。2013年底開始,上海在國內率先啟動“單一窗口”探索,3年來,其在線業務系統從試運行開始,先后發布了“1.0版”“2.0版”。

實際上,包括口岸監管服務在內,國內電子政務已推進多年,成果頗豐。但在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副主任劉新萍看來,此前國內電子政務發展水平并不高。事實上,傳統科層制政府管理的慣性,會對一窗式、一站式等政府結構整合造成困境。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個信息化應用系統,只是一根根高聳的煙囪,相互間并不聯通。

智慧城市專家、上海儀電集團總裁蔡小慶說,構建服務型政府應該借鑒企業的做法,“以需求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過去,電子政務主要是以政府為中心、以部門為邊界,形成“信息孤島”,企業辦事不便。解決之道就是在信息化層面上,把部門流程打通。他強調,只有這種信息化應用,才能讓“放管服”落地,對政府改革形成倒逼。

事實上,上海“單一窗口”探索之所以順利推進,就是因為打破了“煙囪格局”。市口岸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單一窗口”的業務整合,基礎是數據的跨部門流動;“三個一次”的背后是信息共享。他坦言,這項工作非常難,至今仍然“在路上”;但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中央相關部門對打破“信息孤島”、形成共享共建格局態度堅決。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作為國內最早推進信息化的地區,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島”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且被固化在一個個信息化項目中。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研究員姚為群告訴記者,“單一窗口”之前,上海已在國內率先建成了“電子口岸”,這個平臺不隸屬于任何部門,覆蓋的政府機構甚至比“單一窗口”更廣。姚為群說,有了這種信息共享的基礎,“單一窗口”難度就大大下降了。

據透露,今年年內,上海“單一窗口”的“3.0版”有望推出,其能支撐的業務,也將從口岸監管、貿易監管,更多地向貿易服務延伸。為此,更多港務、航務、堆場、稅收、金融機構和企業將被納入“窗口”。看得出,這一次升級,本質上是讓政府與市場的資源對接,讓數據實現更大范圍的跨界流動,從而形成更好的服務功能。

這種改革方向不僅會給國際貿易帶來更多裨益,也會輻射到其他環節。根據近日公布的《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十三五”規劃》,以泛在、融合、智敏為特征,上海將協同推進智慧政務、智慧治理與智慧經濟、智慧生活,并以進一步的政務數據共享和開放,激活市場、廣泛惠民。


訪問統計: 10119 人次